《深入理解 Spring Cloud 与实战》序
2017 年,我与作者在国内开源社区相识,那时给人的印象是,他是一名乐于分享并且积极上进的青年。后来,得知他入职阿里巴巴中间件部门,并一同参与了 Spring Cloud 与阿里巴巴以及阿里云的技术整合项目,也就是后来的 Spring Cloud Alibaba。
作为一名资深开发人员,作者的职业素养具备专业、严谨、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。记得 2018 年 11 月,我们一起参加 Spring One Tour 2018 北京峰会。会后,作者给 Spring Cloud Leader Spencer 提出了不少关于 Spring Cloud 实现上的建议。有趣的是,刚走出会议大厅,作者又接到来自社区贡献者军哥(nepxion.com 项目发起人)的电话,反馈 Spring Cloud Alibaba 孵化版本中的问题。经过技术排查,问题的确存在。数次电话沟通中,作者面漏歉意,并承诺尽快将问题修复。我想,大多数工程师都经历过这种情况。晚间,我们来到 Josh Long(Spring Developer Advocate)下塔的酒店,作者向对方演示 Spring Cloud Alibaba RocketMQ 在本地和阿里云环境的操作。时间不知不觉已是凌晨四点。后来,Josh 录制了相关的视频,分享在 YouTube 上。
作为一名 Spring Cloud Alibaba 项目负责人,作者除了代码贡献之外,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社区运营、维护与 Spring 官方沟通上,进过一年多的不懈地努力,2019 月 7 月 24 日,Spring 官方宣布 Spring Cloud Alibaba 毕业,仓库迁移至 Alibaba Github OSS 下。这意味着 Spring Cloud Alibaba 是国内首个进入 Spring 社区的开源项目。
作为一名技术布道者,作者身体力行,2018 至 2019 年,走遍全国 IT 重镇,分享 Spring Cloud 以及 Spring Cloud Alibaba 等技术。几乎每场分享过后,将自己的技术心得和体会以博文的方式发布。尽管网上已有不少的相关技术文章,然而作者文章的技术深度和广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。同时,作者意识到单凭技术文章很难系统性的探讨技术细节,由此萌生了写书的念头。于是,作者与我讨论写书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。
写书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曲折的,尤其需要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整合零散的时间。更棘手的是,写作期间 Spring Cloud 的内核也在不断的变化,这也给内容增添的难度,不得不与时俱进,及时作出调整,时间轴被迫拉长。不过,个人认为这样的等待是值得的,尽管作者是 Spring Cloud Alibaba 的核心开发人员,然而本书并非专题讨论 Spring Cloud Alibaba,并且本书也不是单纯地指导读者如何使用 Spring Cloud,而是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,深入地讨论 Spring Cloud 架构发展,以及各个组件之间的特性和联系。所以,本书不仅适合 Spring Cloud 初探者,也为资深从业人员提供参考,并且本书的行文通俗,章节之间的关联紧密,阅读体验友好,故推荐之。
正值中美全面竞争的时代,个人认为,彼此在软件技术的差距虽在不断缩小,但绝对值仍旧存在。全球化的进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,然而商业化的运作却使得行业进程迟缓。尽管中国式的互联网是我们常引以为傲的话题,然而大多数场景还停留在技术运用的阶段,中间偶尔出现一些技术创新,还谈不上技术创造。许多从业人员理想的职位是软件架构师或者 CTO,难免过多地关注于软件架构,而忽视了设计思想和代码实现的重要性。我想,任何基础学科的积累都是枯燥和繁琐的,时代的特殊性,导致了行业的局限性。或许本书不是尽善尽美之物,个人希望读者在阅读后,意识到细节的力量。同时,也期盼更多的同仁志士积极参与开源建设,群策群力,促进行业良性循环。
小马哥(mercyblitz)
2020 年 10 月 28 日